
大紀元新聞資料照/王俊凱提供
除了上一篇提到的a cappella團Techiya,我也是劍橋合唱團的成員,至今已經兩個學期了。記得當時好友Vivian看我喜歡唱卡拉OK,就把我拉進團裡,但這屬於比較傳統的合唱團,當時第一次跟他們練唱之後,還不確定會不會留下來。畢竟我喜歡唱的還是流行歌。但後來想了一陣子,一來不想讓Vivian失望,二來難得有唱中文歌的機會,就決定留下來了,還輾轉當上了副團長…(好啦其實是我自願的) XD
上學期的演唱會「風花雪月」在MIT的Kresge大禮堂舉辦,因為可以容納一千多人,當初申請時還碰軟釘子,被質問我們為什麼要借用這麼大的場地…畢竟劍橋合唱團在我加入的那個學期之前,據說經營得相當慘淡,團員流失相當嚴重,最後甚至只剩下女生沒有男生了,也嚴重限制了可以唱的曲目。這合唱團還是掛在MIT學生社團底下,但當時似乎只剩下Vivian是MIT的學生,其他人幾乎都已經出社會工作。後來團長Leo花了相當多的精力招攬人才,才讓我們勉強可以通過社團至少要有五個在學學生的門檻。那個學期開始團裡也終於有男生了,從一開始只有男高音,上學期結束後有了兩個男低音,一個是唱過台大合唱團、不理性人聲合唱團的小史,另一個就是從男高音跳槽的我啦!(這學期我們有四位男低音了,雖然跟其他聲部比起來還是不太平衡。)記得那時候,我說服學校我們可以找到三百人來聽我們冬季演唱會,才借到Kresge大禮堂的。後來果真來了三百人左右。(有關去年冬季音樂會的新聞可以看這裡。)
但這學期就沒這麼幸運了,Kresge因為是MIT唯一可以容納超過三百人、又有階梯式座位的室內場地,不僅是校內社團,許多校外單位也會借用來辦音樂會、戲劇表演跟演講等等,所以週末時間供不應求。我們沒搶到手,只好退而求其次到樓下的Little Kresge。(今年借Little Kresge就沒被打槍)這個場地我前一個禮拜才看過,那時候是看MIT Dance Troupe的表演。這是學校唯一專門設計來給戲劇和舞蹈表演用的場地,但場地相當狹小,只能坐兩百人。Dance Troupe又很有名,所以他們每學期都被迫要辦五到六場的公演,也就是同樣的舞要跳六次,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汗)
因為怕到時候場地爆滿又太多人沒座位,宣傳時還特地加上「座位有限請提早入場」,而且比起上次碰到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都要宣傳一下,這次我們宣傳就低調得多,宣傳部甚至連海報都懶得印了,直接寄pdf給大家自己印。我就故意不印。免得到時候人來太多,把他們關在外面又尷尬、全部擠在裡面又會違反消防法,被校警抓到會罰錢的,然後我們團上經費又相當拮据…
前陣子才知道劍橋合唱團已經二十年了,所以這個學期特地「擴大舉辦」,平常一次演唱十首左右的公演,今年特地加量50%不加價(每次都是免費入場)!也因此每次練唱,譜夾總比平常重很多,因為要多放一半的歌譜,怕大家表演時拿得唉唉叫,指揮在表演前一個月就請大家站著練唱,習慣譜夾的拿法跟重量。因為小史有豐富的合唱團經驗,站姿相當標準,每次練唱前都要請他示範一次。我在表演前一天的週五18日,也借到了Little Kresge讓大家直接來預演。
由於Little Kresge主要是舞蹈跟戲劇表演用的,舞台相當大,我們根本用不到整個舞台,於是就把合唱台和鋼琴放在前半部,並把中間的布幕拉上,以免聲音傳不出去又有回聲。換句話說,整個舞台後半部加上後台都是我們的後台,背包東西可以隨便亂丟都無所謂。倒是也因為只用到前半部的舞台,花了一番功夫調整燈光,才達到差強人意可以接受的程度,有些站在後排的人照不到全部的燈光,歌譜就有點陰暗,我就是其中一個。上次演唱會有觀眾說我們低頭率太高,這次因為曲目較多、每一首歌都相對比較不熟,所以表演時還滿傷眼力的,要盡量在不低頭把歌譜吃進去的同時,用眼角餘光把不太熟又昏暗的音符看清楚…
上學期冬季音樂會的表演,有兩首英文曲目;而這學期也是由於慶祝二十週年,曲目全部都是中文歌曲。上半場有家喻戶曉的民歌:請相信我(你儂我儂)、綠島小夜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校園民歌童年、橄欖樹、台北的天空,這些歌幾乎都在國小國中的音樂課本上出現過,現在研究所了還能夠跟整個合唱團一起演唱,勾起了無限的童年回憶啊~
中場休息後就是小團表演時間。小團由每個聲部選出幾位高手組成,我連續兩學期都唱小團,只是上學期唱的是男高音;這學期男高音人手足夠,我就跟小史一起唱男低音。小團的曲目是a cappella版的「再別康橋」,以及由李敖作詞、台大合唱團編曲的「忘了我是誰」。小團都要背譜,再別康橋還簡單,忘了我是誰難度就比較高,每次大團練完、小團留下來團練的時間,我們只要嘗試著背譜唱,幾乎都會唱錯,但指揮並不怎麼擔心,因為這首歌在難背的後半段還滿吵的,唱錯了觀眾也不太會發現。倒是以前在台大就唱過這首的小史還是經常唱錯,還被指揮虧…XD幸好表演時沒唱錯啦!
小團後的下半場,歌曲比上半場還多,首先是徐志摩作詞的「我有一個戀愛」,這首歌很幽靜、空靈,但也因此不太好唱,尤其是主旋律的男女高音部份。接下來是菊花台和愛的不得了。菊花台?你沒看錯,就是周杰倫的菊花台,是由團長Leo改編成合唱版本、伴奏Joecy編寫鋼琴伴奏–這大概是劍橋合唱團唱過最新的歌了吧!記得Vivian先前也一直說要幫劍橋合唱團編曲,但她一直都很忙,今年大四了,課業更加繁重又要找工作,這兩個學期連來練唱都沒有時間了,實在相當可惜。
最後跟上次冬季公演一樣,也是演出各地民謠的時間,今年的曲目是a cappella版的「思想起」、貴州民歌「茶山情歌」、綏遠民歌「情別」以及客家民謠「撐船調」。每次學民謠總是團練最開心的時間,因為曲風通常頗有趣味,加上我們指揮會用國語諧音跟羅馬拼音交錯使用的方式,教大家如何標準唱出台語和客語。音樂真的無國界,我連希伯來文都唱得來了,台語客家話當然難不倒我。今年的曲目有許多獨唱的部份,而我也獨唱一首「情別」,因為獨唱的部份是間斷穿插全曲,指揮就請我直接走出來在台前站著唱完整首。台前的燈光亮得刺眼,表演後看錄影我也整個變成白臉人,幸好我早就把整首歌背得爛熟,所以安全過關啦!
今年特地準備了兩首安可曲,一是為了紀念今年一月過世的鳳飛飛演唱的「流水年華」,由指揮顏毓芬改編成合唱曲。二是許多舊團員都唱過的「我的心裡沒有他」,我們特地請在場的舊團員一起上來大合唱。記得Leo說歌曲一開始他就感覺到旁邊舊團員男高音的一股「音壓」,原本這首歌應該唱得深情款款的,但也不管這麼多,大家都唱得這麼兇,他只好也輸人不輸陣了。不過反正這種安可曲就是開心就好~
因為燈光的關係,我們在台上演唱時看不清楚台下,中場時才稍微數了一下人數是接近坐滿。總而言之算是一場滿成功的公演,至少團長、指揮和我都相當滿意。結果我大概是聲帶過度使用,隔天就感冒失聲,幸好是表演之後…(其實後來想想,表演前一陣子,講話聲音已經開始沙啞了,但那時候大概每次練唱跟表演都有腎上腺素的加持,加上我唱男低音,聲音沙不沙其實聽不太出來分別。表演完身體終於有理由可以感冒,當然就感冒了)
關於這次公演的相關新聞,可看以下兩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