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美國留學之後,家人每隔一陣子就會跟我提到美國在恐怖攻擊的陰影下,所以出外到人多擁擠之處要提高警覺。很幸運地美國本土在911之後就沒發生太大的恐怖事件,但這種事情好比地震,誰也說不準的。
波士頓馬拉松是波士頓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每年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在四月第三個星期一「愛國日」(Patriots’ Day)舉行。愛國日在麻州和緬因州是州定假日,學校也不必上課;但實驗室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加上我並沒有特別瘋馬拉松或跑步,也沒有特別熟的好友去跑馬拉松或揪團觀賽,因此我還是一如往常到校。下午Movements in Time舞團加練,剛開始跳舞不久,一位舞者的哥哥是波士頓的警探,用手機傳來第一手消息說馬拉松終點線附近被炸了!之後新聞陸陸續續更新,整個練舞的兩個多小時之中,大家的手機也響個不停,根本無法專心跳舞了。大家也不斷揣測這爆炸案到底是誰幹的–畢竟知名的恐怖組織塔利班、凱達都沒有立刻跳出來說是他們幹的,加上爆炸又發生在愛國日,不少朋友認為主謀極可能是美國本土的極右派,或是反政府的激進分子。
感到事態頗嚴重,練完舞回到實驗室趕緊收一收就回宿舍。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太用手機,而且碰到事件一向很淡定,所以很多同學說的手機簡訊被灌爆等事情,沒有發生在我身上。儘管如此,還是不想讓家人好友擔心,立刻打開Facebook和Twitter報平安,並寫了一封e-mail給家人說我沒事。慶幸的是我所認識的同學朋友,從像我一樣的「幸好我這天還要做實驗」,到比較接近的「爆炸當時我離炸彈只有X百公尺」,大家都沒受到爆炸的直接傷害。也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這天風和日麗,就蹺班到波士頓去看馬拉松–儘管我自從開始MIT研究所生活之後,還未親眼看過或參與過波士頓馬拉松。
之後的兩三天,儘管逢人聊起事情時,必然會談到爆炸案,但整個城市恢復得很快,街上騎車、跑步、運動的人群依然如故。沒料到週五起了個大早,手機一開就收到一堆學校傳來的簡訊,說週四晚上一位MIT校警中槍身亡,歹徒就是放炸彈的嫌犯,目前逃到近郊的沃特敦(Watertown),警方在該地進行人肉搜索,呼籲民眾沒有必要盡量待在室內,避免群聚戶外。在香港出差的實驗室老闆,特地寫了e-mail給大家,說他選對時間出差了,因為他的住處就在Watertown離案發現場不遠之處!突然賺到一天假,無計畫之下只得在房間跳舞和練瑜伽。至於實況新聞看了一兩個小時就懶得繼續追。這天傍晚宿舍買了六十個大披薩,好餵飽不能出門又懶得自己煮飯的宅研究生們–而就在我們吃得起勁時傳來嫌犯落網的消息,大家一陣歡呼,之後終於能恢復正常作息了。
在這場事件中殉職的MIT警察Sean Collier生前我並不認識,但根據新聞報導以及其他MIT同學,他非常熱心助人,而且喜愛登山,經常與MIT登山健行社一同出遊。之後一個禮拜,校園許多地方都掛上了MIT警察標誌,學校週三還特地停課一天舉辦追思會,麻州各地的警察都包下遊覽車前來,連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都特地出席;現場安檢嚴格,不僅封閉數個街區禁行汽車,而且每個進場參加者都要用金屬探測器搜身。由此可見美國儘管宗教民風皆與台灣不同,但慎終追遠的儀式依然完全不馬虎!
爆炸事件過後兩週,基本上身邊的人事物都已經恢復正常了,在這段期間,處處都能感受到人情味,從Facebook和e-mail上大家互相關心、把頭像改成MIT警察標誌或「I love Boston」,到MIT追悼Sean Collier的用心,以致於公車巴士的LED板上顯示「Boston Strong」…等等,說明了我們真的沒那麼容易被打倒!甚至有些人還說為了這次事件要開始練跑、參加更多馬拉松比賽,證明到底是炸彈客比較強,還是我比較強。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歷經了戰爭和文化衝擊,如今依然蓬勃發展;許多評論者甚至說炸彈客選錯城市炸了。也要為在這一連串事件中不辭勞苦保護大眾安危的警察、SWAT、FBI、保全、消防、以及醫護人員,致上最高的謝意與敬意。希望死者得以安息,身心受到影響的人都能盡早恢復。
恐怖攻擊旨在造成大眾恐慌,如果我們屈服,就等於讓恐怖分子得逞了;現在不僅是美國,全世界都在恐怖攻擊的威脅之下,與其杞人憂天或過度緊張(過馬路被車撞死的機率,都比被炸彈炸死的機率高多了),不如維持正常的生活方式,保持適度警覺即可。誠心希望有朝一日恐怖主義、戰爭和各方面的民族衝突都能夠消失,儘管這是個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