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C/2020 F3, comet, comet NEOWISE, 疊圖, DeepSkyStacker, 天文, 天文攝影, 尼歐懷茲彗星, 彗星
一直對天文觀測和攝影有不小的興趣,以前研究所時代觀測過幾顆彗星,也藉此機會學習了疊圖的技巧。只是自從有了正式工作後,玩攝影的時間有減無增,再加上照相手機的方便,單眼相機長年都躺在防潮箱裡,久久才拿出一次。這次就透過C/2020 F3 (NEOWISE)彗星來訪的時刻,再重溫一下當年熱血拍彗星的時光吧!

26 星期日 七月 2020
標籤
C/2020 F3, comet, comet NEOWISE, 疊圖, DeepSkyStacker, 天文, 天文攝影, 尼歐懷茲彗星, 彗星
一直對天文觀測和攝影有不小的興趣,以前研究所時代觀測過幾顆彗星,也藉此機會學習了疊圖的技巧。只是自從有了正式工作後,玩攝影的時間有減無增,再加上照相手機的方便,單眼相機長年都躺在防潮箱裡,久久才拿出一次。這次就透過C/2020 F3 (NEOWISE)彗星來訪的時刻,再重溫一下當年熱血拍彗星的時光吧!
17 星期六 一月 2015
標籤
astrophotography, C/2014 Q2 (Lovejoy), comet, 疊圖, DeepSkyStacker, Photoshop, 天文, 天文攝影, 彗星, 後製, 攝影, 修圖
17 星期六 一月 2015
標籤
astrophotography, C/2014 Q2 (Lovejoy), comet, 疊圖, DeepSkyStacker, 天文, 天文攝影, 彗星, 攝影, 洛夫喬伊彗星
30 星期六 十一月 2013
標籤
C/2012 S1, C/2013 R1, Comet ISON, Comet Lovejoy, 疊圖, DeepSkyStacker, 艾桑彗星, ISON, 天文, 天文攝影, 彗星, 洛夫喬伊彗星
不知是巧合還是我最近特別注意,總覺得今年(2013)的彗星特別多,台北天文館還把2013叫做彗星年。根據天文學家的預測,有兩顆最令人期待的大彗星:其一是三月的C/2011 L4 (PanSTARRS)泛星彗星,當時最亮達到1~2等星,我也用肉眼觀測和相機拍攝的方式記錄下來了;而第二顆便是本文的主角–C/2012 S1 (ISON)艾桑彗星了!年初預測的最高亮度達到負星等(星等越小越亮,負的星等表示天體非常亮–比0等星的織女星還亮。),甚至可能超越金星,在白天也能看見,從當時開始就滿心期待,尤其當看過泛星彗星,覺得還不過癮之後…
08 星期一 四月 2013
泛星彗星並未消失,只是逐漸遠去。
三月中彗星雖亮,但離太陽太近而且周圍缺乏明顯的標的物,讓許多滿心期待一眼就可以看到彗星的天文迷吃足苦頭,找了半天還找不到,等到回家用電腦看照片時,才發現原來已經不知不覺拍到彗星了!由於彗星主要的亮度來自受太陽輻射與太陽風揮發出的彗髮與彗尾,C/2011 L4三月10日離開近日點後,亮度便越顯黯淡。不過這顆彗星由南向北的軌道,接連經過明亮的仙女座和仙后座,也讓它在四月初反而更容易利用雙筒望遠鏡或相機尋找。四月1~6日彗星正好從著名的仙女座星系(M31)旁邊掠過。仙女座星系是肉眼能看到最遙遠的深空天體之一,難得的機會值得觀賞,恰巧這段時間波士頓天氣都相當晴朗,於是就決定在4/2傍晚再次拍攝泛星彗星了!
27 星期三 三月 2013
身為一個業餘天文迷,夢寐以求的幾個天文現象,不外乎日食、月食、流星雨和大彗星了,畢竟這些天象往往令人嘆為觀止,卻又可遇不可求。我看過日月食,也看過沒幾顆流星的流星雨,也都有照片記錄,唯獨到前陣子為止,都沒機會遇到特別壯觀的大彗星,又能用照片記錄下來。我好死不死剛好在哈雷彗星1986年回歸的後兩年才出生,等到下次回歸不曉得還活著沒有,就算還活著大概也視茫茫、髮蒼蒼了。大彗星平均十年才出現一顆;記得1996年的百武彗星,大概是我看過最亮的彗星了,但我當時年紀還小,沒什麼天文知識,只聽新聞一直說有彗星。某天終於請家人帶我出去看彗星,印象中肉眼就看得到,媽媽還把買牛頓百科送的簡易天文望遠鏡拿出來用,可是家裡沒有合適的三腳架,手持望遠鏡晃動太大根本就看不清楚,更別提用相機拍攝了。想想當時還真是可惜,那是我唯一住在鄉下的一段好時光啊…
後來2009年的鹿林彗星雖然勉強用相機拍到了,但只有5等星而已,實在不算什麼「大」彗星。2013年初聽到有兩顆彗星可能增亮到肉眼可見,心情自然雀躍不已,也不時注意天文消息,深怕錯過難得的大彗星。兩顆彗星中先來的,就是本文的重點–C/2011 L4 泛星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