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 , , ,

儘管去年冬天難得溫暖,不像正常天氣天寒地凍,但依然一直懶得出門,所以好一陣子沒有走出波士頓都會區了。上週六終於有機會出去走走散心,跟合唱團一起去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海港小鎮樸次茅斯(Portsmouth)旅遊。樸次茅斯歷史悠久,1653年即建城,名稱取自英國的樸次茅斯。在殖民時代與波士頓、費城同為美東地區三大港,但後來城市規模並不像另兩者一樣爆炸性發展,始終維持小城鎮,跟彰化鹿港有異曲同工之妙。

週末要大家早起是非常困難的事,抵達時已經是中午11點半,大家在市區的北教堂(North Church)前集合。北教堂是樸次茅斯重要的地標,現在所見的建築在1854年建造、1978年翻新,尖塔在大部分的樸次茅斯市區都可看見。

這天中午12點是樸次茅斯海港觀光船第一天開駛,由於時間緊迫,加上沒人想要吃太飽然後暈船,於是我們決定先到碼頭搭船,之後再擔心午餐的事。

觀光船不大,可以坐50人,我們原本擔心會客滿,還打算事先預約的,那時候只有四個人有興趣搭船。後來發現這麼早趕搭觀光季第一班船的人其實並不多,最後我們一行人幾乎全都上了船。沿著船艙四周的甲板上有長椅可坐,整個行程裡大家幾乎一直都待在甲板上,只有想買零食時才進船艙裡。

我們運氣相當好,在陰晴不定的新英格蘭地區,選到這天溫暖晴朗、萬里無雲的天氣出遊,碼頭的溫度計顯示華氏70度。一上了船,海風吹拂下相當涼爽,大家早有準備穿上薄外套保暖。

一出港就可看到跨越新罕布夏州和緬因州(Maine)界河–皮斯卡塔夸河(Piscataqua River)的兩座大橋。前面的是美國國道1號國道1號替代道路的Sarah Mildred Long Bridge(舊國道1號的Memorial Bridge由於老朽不堪使用,已在今年二月拆除),後面的鋼拱橋是州際高速公路95號。河的對面就是緬因州的基特利(Kittery),許多人說他們常開95號都是經過樸次茅斯過門而不入,直接到基特利的outlet血拼購物。

觀光船的船長也兼導遊,每當船隻經過重要景點時,就會用廣播為大家介紹。

船沿著河道往下游開,左岸是緬因州,右岸是新罕布夏州。不久左邊即可看到從1800年即開始服役的樸次茅斯海軍造船廠(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一戰、二戰時美軍使用的許多船艦與潛水艇都是在此製造。雖然造船廠以樸次茅斯之名,但實際位於緬因州。

船長提到潛艇時我還找了半天,後來好不容易才看到像黑色水槽,只有不到一半露出海面的潛艇。這種核動力潛艇在海底潛行時,時速可以高達50節(58英里/93公里),幾乎跟汽車開高速公路差不多快。

造船廠四周有不少這種海巡艦。

造船廠旁邊更靠外海處這棟雄偉的建築,是樸次茅斯海軍監獄(Portsmouth Naval Prison)。

過了海軍基地,海灣右方的白色燈塔,是位於樸次茅斯旁邊新堡(New Castle)島上的樸次茅斯港燈塔(Portsmouth Harbor Light),初建於1771年,現在的燈塔則於1878年建立。

更接近外海的地方有另一座歷史悠久的燈塔–鯨背燈塔(Whaleback Light),建於1863年。

遠處還可看到一些小島–淺灘群島(Isles of Shoals),距離港口約有10公里,總共由9個島組成,其中5個島屬於緬因州,4個島屬於新罕布夏州。

船長說因為退潮之故,怕船隻擱淺,原本正常的行程是要繞新堡一周,我們這天只能繞半圈,就要掉頭沿原路回樸次茅斯。但也因此平常90分鐘的行程,變成了100分鐘左右,下午一點40分才上岸,大家肚子都餓扁了!上岸時陸上已經變得相當溫暖,甚至還有點炎熱的程度,估計大概有華氏80幾度了吧。

港口邊這一堆白白的粉末,大家一直在猜是什麼東西,是水泥、石灰還是什麼礦物?這其實是一般的石鹽。新英格蘭地區冬季嚴寒多雪,把鹽和沙子混合後撒在路上,鹽會降低水的冰點使雪融化,沙子則增加摩擦力,總體就達到了除雪防滑的效果。

我們照著市區到處都拿得到的觀光地圖,往南走了幾個街區,到一座小橋頭的Sanders Fish Market吃午餐。這裡與其說是餐廳,不如說是一家食品行,但也賣現做的食物就是。店裡只有兩張小桌子,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勉強擠一擠還坐得下。

店裡有個水族箱展示活龍蝦,這些龍蝦捉到之後,大螯都被綁起來。

同個水族箱裡還有一隻寄居蟹!

大家都點了這個龍蝦漢堡,美金14塊,跟我去年在Plymouth跟Rockport吃的龍蝦漢堡差不多價位。當然最便宜還是自己去便利超商買龍蝦來做,只是比較費工。這裡的龍蝦漢堡料多實在,粗估大概用了一整隻1磅多龍蝦的肉。旁邊還附上一小包這裡很有名的Cape Cod洋芋片(雖然我覺得這洋芋片並沒什麼特別好吃的地方)。

酒足飯飽,我們便前往草莓海岸博物館(Strawberry Banke museum)。樸次茅斯舊稱草莓海岸,據說是因為海灣邊生長著野草莓的關係。這個博物館其實是一個特別保存的街區,以類似文化園區的方式,把數十棟從17到19世紀的老建築保留下來,內部房間的擺設也或保留、或照原樣仿製。

除了靜態的歷史古蹟之外,有些房子裡則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照當時的服裝打扮,並講解當時的文化。上面這個是一家從俄國來的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居住,每週六猶太教安息日(Shabbat)時,不能開火煮飯,但可以將事先留下的剩菜重新加熱後食用。旁邊有個燒煤炭的火爐,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投資,畢竟一般人都是燒木柴為主。在汽車還不甚普遍的年代,還要特地租卡車把它載回來。

給家裡小孩玩的俄國娃娃跟一些玩具。

幾乎每間房子裡都有給小孩玩家家酒的玩具。

這是雜貨店,可口可樂在1886年就有了呢!

貨架上陳列著許多食品罐頭;以當時的物價,三罐康寶濃湯只要25毛錢。

另一棟房屋中有位中年婦女,為我們講解在沒有電冰箱的年代如何保存食物。新英格蘭一個重要的食物來源是魚,保存魚類的方法是把魚對剖,去除頭尾和骨頭,抹上大量食鹽後曬乾。這樣的魚乾可以擺放多年都不會壞。準備料理前,要把魚乾泡水,並經常換水去除鹽分並使魚肉恢復原本的含水量,一兩天之後,才能把魚肉煮熟食用。

另一個保存食物的方法便是醃漬。

每一家都有這樣的火爐,除了嚴寒的冬天維持房屋溫暖之外,當然也可以為烘烤食物之用。當溫度熱到華氏450度之後,即不添加柴火,之後溫度慢慢降低到華氏250度,不同的溫度可用來烘烤不同的食品。至於如何得知目前的溫度,就要靠經驗了,一個方法是直接把手伸進去,看能忍受多久,當時有些食譜甚至直接用"手伸進去12秒鐘"之類的方式來描述溫度。另一個方法是用麵粉,看麵粉多快被烤成金黃色。如果烤成焦炭的話表示還太熱;如果完全沒有變化,就表示爐子太冷了,已經沒辦法烘烤任何食品。

一棟1950-60年代的房子裡已經有了黑白電視。

我們剛好趕上下午五點園區關閉時間之前,把主要的建築都走馬看花了一圈。雖然沒有看得非常仔細,但依然學到不少美國早期殖民時代的文化。例如美國人蓋房子,主要一直都是用木頭,不像台灣以土埆磚塊為主。而且兩層以上的樓房自古就相當流行,除了有錢人的豪宅之外,樓梯大多相當陡峭狹小。園區也展示了許多當時的服裝,發現許多女性洋裝、禮服、高跟鞋的樣式,似乎百年來都沒有太大的改變;改變比較多的,我想應該是合成纖維、塑膠等材質跟染料的部份吧。

也聽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時的人家,廚房邊的屋頂上會吊三個桶子。如果發生火災,先拿起第一個桶子來滅火,裡面裝的是沙。第一桶沙滅不掉火,拿第二桶,還是沙。如果兩桶沙還是沒辦法,拿出第三個桶子,這桶不是沙子了,裡面只有一個大布袋。這時候就要拿布袋,把廚房的餐具裝一裝準備逃生,並通知消防隊了。當時餐具是用銀製,相當值錢。消防隊趕到之後會試著滅火,一旦發現控制不了火勢,他們會立刻到你的寢室,把床舖通通拆掉,從窗戶丟到外面給屋主帶走。這是因為當時家裡餐具第一值錢,床舖第二值錢。

這天傍晚相當炎熱,我們早有聽說樸次茅斯有全美前10名最好吃的冰淇淋,就在我們中午搭船的碼頭邊不遠。我因為有夏天不吃冰淇淋的堅持,只點了一杯frappé,所以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吃。但只要能消暑解渴我其實也不在乎太多。

轉眼間已是傍晚六點多,雖然夏天八點才天黑,但我們當初是打算在晚餐時間前回到波士頓,於是打道回府。儘管沒有時間把樸次茅斯市區的主要景點與歷史建築都遊覽一遍,但至少搭了觀光船、看了歷史園區,已經算是滿載而歸。

* * *

補充一下從波士頓出發,前往樸次茅斯的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者可走州際公路95號往北,車程約一小時出頭,塞車時可花一小時40分鐘左右。

搭乘大眾運輸者,從波士頓北站(North Station)搭往緬因波特蘭(Portland)的Amtrak Downeaster,在新罕布夏州的Durham站下車,然後搭開往Market Sq.的4號公車(或者騎腳踏車約45-55分鐘)即可抵達樸次茅斯。Downeaster火車車廂內有腳踏車架,可以直接帶腳踏車上火車,不必將腳踏車拆解裝箱。這是個相當方便實用的交通方式,消耗時間不會比開車多很多,而且Downeaster票價相當便宜,單程只要美金$15左右。–我喜歡騎腳踏車與搭乘大眾運輸,要不是晚上我的人聲合唱團要加練(隔天即是公演),火車週末班次少,應該會選擇這個方式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