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騎車回來喉嚨就不太舒服,加上過幾天後又去唱卡拉OK唱了快五個小時,隔天一起床就完全失聲了。過了半天後才勉強可以講話,但聲音還是相當沙啞,而且無法使用假音。上網查了點資料之後,便騎車到河對岸的88超市採購食材,煮了這羅漢果菊花茶,天天當白開水喝,很快聲音就恢復得差不多了。
作法相當簡單,把杭白菊花、枸杞、甘草和羅漢果(敲破)加水煮滾後,小火燜煮15-20分鐘即可,還可回沖兩次左右。我並沒有精確測量比例,只隨便抓一下。雖然煮完色澤看來像咖啡一樣,但由於除了菊花外另外三味都是甜的,煮出來的茶汁相當甘甜可口,而且喝後還會回甘。若菊花放太多可能會偏苦。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枸杞滋腎、潤肺、明目。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而羅漢果性甘涼,清熱潤肺,滑腸通便。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記得從小身體有什麼疑難雜症,除非相當緊急,否則家人都盡量帶我看中醫;來美國以後,因為醫療費用高,很多人生病都自己買成藥吃,但說實在的我還是不敢隨便買了什麼成藥就吃,畢竟很多西藥都是對症下藥,治標不治本。所以已經養成習慣,身體有什麼症狀,網際網路這麼方便的年代,用Google搜尋一下就知道是什麼問題、如何食療或吃什麼中藥來改善。記得上次吃羅漢果大概是小學或幼稚園時候了,只記得那時候中藥店的醫師從盒子裡拿出一顆像百香果的東西,請我們煮來吃,吃起來甜甜的。這時就很慶幸自己住在波士頓這個華人很多的大城市,中國超市什麼都買得到,連羅漢果也有,而且相當便宜、三顆只要兩塊錢。
小時候就很好奇為什麼羅漢果吃起來是甜的,又不是砂糖那種甜;最近藉此機會又查了更多資料,發現羅漢果甜味的主要成份是羅漢果甜苷(mogroside),乃一種糖苷類化合物,與一般糖類的分別,在於糖苷類的分子除了糖類外,還連接著非糖類的化學結構。由於羅漢果甜苷並不會被唾液或口腔中的細菌分解出糖類,故不會造成齲齒;而且因為甜度高達蔗糖的三百倍左右,相當低的濃度就可造成甜味,故也可當作糖尿病患者的代糖使用,而不致使血糖上升。由於羅漢果只生長在中國西南部地區(廣西為主),故儘管可以作為健康的代糖來源,但在西方直到近期才開始流行;尤其羅漢果除含有甜苷外,還有其他味道的化合物相互影響,量產羅漢果甜苷作為代糖的技術,在1995年才被寶鹼公司(P&G)取得專利。
總而言之,這帖羅漢果菊花茶似乎對身體滿有益處,潤喉、明目、養肝;除了最近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外,爆肝熬夜做研究、眼睛看電腦跟實驗儀器過度使用,都剛好是我的問題。唯一的副作用大概就是甘草的異黃酮會造成男性睪固酮降低,但這似乎要高劑量長期服用才會有影響吧,而且我也不在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