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 , , , , , , ,

果然在MIT要兼顧研究、四個社團加上其他課外生活是滿不容易的一件事–萬聖節已經過了快兩個禮拜才有時間跟心情寫這篇(加上珊迪颶風來攪局,讓我不得不多寫一篇)。大家都知道美國萬聖節(Halloween)傳統活動是刻南瓜燈和化裝舞會,以及小孩子出門挨家挨戶要糖果吃(trick-or-treat)。儘管萬聖節在美國不是國定假日,但仍滿有節日氣氛。在台灣沒什麼人過這個節,而我大學在休士頓唸書時也不太熱衷,直到來MIT第二年才刻了人生第一顆南瓜燈…

各種圖案的萬盛節南瓜燈

首先要正名一下,「萬聖節」其實是All Saints’ Day的直譯,在每年11月1日,是天主教、聖公宗和東正教的節日,以紀念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聖者和殉道者。而大家一般所說和慶祝的萬聖節其實是「萬聖夜」(Halloween)也就是10月31日。把這個節日跟妖魔鬼怪聯想在一起,則是由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凱爾特人(Celts)傳來美國的,傳統上他們認為這是夏季結束和冬季開始的一天,死者的靈魂會離開身體到處遊蕩,所以人們要戴面具來嚇走這些鬼魂。

美國人喜愛過節,通常在節日前一個禮拜甚至更久,就會開始有氣氛了,萬聖節當然也不例外。前一個週三,我住的Sidney-Pacific宿舍就舉辦了雕刻南瓜燈的活動。南瓜燈,又稱傑克燈(Jack-o’-lantern),與其他萬聖節傳統一樣也是從愛爾蘭傳入美國。關於傑克燈的由來眾說紛紜,但都跟一個叫Jack的吝嗇農夫有關係。當初在愛爾蘭用的是蕪菁或甜菜,傳來美國後,由於美國秋季盛產南瓜,而南瓜更大更好雕刻,於是就演變成南瓜燈了。

準備雕刻的南瓜和工具組

前陣子才從美國人口中聽說,美國萬聖節已經商業化到一種程度,農人會特別種植改良過、長得比較大而圓的南瓜,是專門用來刻南瓜燈用的,瓜肉並不十分可口,所以一般大家只會把瓜子留下來,而雕刻好的南瓜燈,萬聖節過去之後通常就直接丟掉。而商場也買得到刻南瓜用的工具組,通常裡面會有一些塑膠製的小鋸子、刀片、挖除瓜肉用的杓子等,還有幾張鬼臉的範本,可以讓人直接貼在南瓜上照著刻。

傳統的南瓜燈上面多半刻成鬼臉

刻南瓜燈的方式如下:首先把南瓜頂上圍繞著蒂的部份切下一圈,作為燈蓋,取下後把裡面的瓜肉與瓜子挖出,並盡量把內面打薄。之後就可以在瓜皮上畫出想要刻的圖案並切下來,最後放入照明設備(傳統上是用蠟燭,但現在多半用的是裝電池的電燈泡,還會做成蠟燭造型並且會閃爍),然後把燈蓋放回去即可。

我刻的南瓜燈,上面是一個苯環。

至於南瓜燈雕刻的主題,傳統上也大多與惡魔與鬼臉脫不了關係,但在MIT,可以看到大家發揮創意雕刻出不同的圖案。我第一次刻的是元素週期表的輪廓,今年還是延續與化學相關的主題,刻了一個苯環臉。外框六角形刻完之後,裡面的部份是用牙籤支撐的。個人覺得刻南瓜燈最難的地方在於大南瓜的皮通常很硬,所以不易刻出精細或曲線很多的圖案。就算刻最簡單的圖案,整個過程通常也要花半個小時以上,而且非常消耗腕力和臂力,刻完一顆南瓜燈感覺就像打了一場球一樣…

南瓜鬼臉嘴裡咬著兩顆橘子,這樣也行(10/28晚上East Gate舉辦的南瓜燈活動)

或是有人乾脆直接把瓜蒂當成鼻子(10/28晚上East Gate舉辦的南瓜燈活動)

下面這位神人竟然把南瓜刻成可以玩俄羅斯方塊,據說花了一兩個禮拜才完成:

萬聖節另一個重頭戲,就是化裝舞會,許多人就算不參加舞會,也會在萬聖夜當天以及前幾天穿上稀奇古怪的打扮。以前我一直以為化裝舞會只有小孩子在玩,但在這裡大家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會特別打扮。倒是「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通常還是留給小孩子,我們這些大人就自己在宿舍裡面玩,發糖果給大家。

跟刻南瓜燈一樣,我也是在來MIT第二年之後開始特別打扮慶祝萬聖節。而我的萬年不敗裝扮,就是打扮成當時我最迷的知名女歌手。第一次是扮成女神卡卡(Lady Gaga)–但只有臉而已,招牌金髮加上黑墨鏡;第二次扮成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戴了她的招牌金色大波浪捲髮、穿了白色套裝與女款牛仔靴,但沒有化妝,結果那年萬聖節竟然下雪,所以在戶外移動時冷個半死。今年的主題則是妮琪·米娜(Nicki Minaj),由於一直被她的歌洗腦,加上她前陣子推出一款香水「Pink Friday」,我就參考她的香水廣告來打扮了~

10/27宿舍化裝舞會攝影棚上拍的Nicki Minaj粉紅裝~

雖然有些東西我已經有現成(T-shirt、褲襪、高跟鞋、胸罩等等,大多來自我去年的「Fierce Forever」扮裝皇后表演),但這一身打扮還是花了我不少心思。其中絕大部分的服飾和假髮,都是在距離MIT很近的一家服飾店Garment District購買。這是個波士頓地區很有名的服飾店,不只有一般正常穿著的服飾,也賣萬聖節或化裝舞會才會穿的特殊主題服裝,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相當受學生的歡迎;萬聖節前一週更是天天開到午夜12點才關門,而我幾乎每次去都會碰到認識的同學。

通常化裝舞會都在離萬聖節最近的前一個週末舉行,我的宿舍每年也都會在這個週六舉辦。通常其他幾個研究生宿舍(Ashdown、Warehouse、Edgerton)會提供開胃菜與晚餐主菜,並舉辦雕刻南瓜燈的活動,而我的宿舍Sidney-Pacific則是提供點心與化裝舞會的地方。今年辦在10/28,我吃開胃菜就吃飽了,提早回到房間治裝–畢竟要穿上的東西太多–結果還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弄好,最花時間的應該是化妝了,由於Nicki Minaj膚色黑,我特地把臉畫深,好讓她的招牌亮粉紅色唇膏顯現出來。然後還要畫粉紅眼影、貼像芭比娃娃一樣假的假睫毛,我臨時找不到比較逼真的,只好隨便買一組看起來長一點的。我很少貼假睫毛,就連舞蹈表演都不一定會貼,所以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貼到位。等到整套弄好時舞會早已開始20分鐘啦!我這身裝扮其實並不會特別不舒服,也還可以跳舞,倒是跳了兩個小時之後我穿著5.5吋(14公分)高跟鞋的腳終於開始受不了了,最後的半個小時幾乎都靠著牆壁或柱子休息。

舞會上除了吃吃喝喝、聊天與跳舞之外,主要就是欣賞大家發揮不同創意的萬聖節服裝了!不僅是最傳統的妖魔鬼怪裝,流行人物、電影人物、政治人物、動畫人物、傳統職業的刻板印象(牛仔、礦工、警察、水手…)、動物等也相當常見。也有些人會用厚紙板和膠布等自己製作服裝。下面就放幾張圖讓大家欣賞吧![按:我的裝扮實在不太方便攝影,加上今年現場還有臨時攝影棚幫大家拍照,所以我就沒拍幾張了,要看更多人的萬聖節裝扮,可點閱宿舍的官方相簿。]

每年都會畫一張巨型「三國殺」牌的Dheera(左),今年把三張都帶來了

神奇寶貝人物,可惜少了皮卡丘…(我家裡有個1:1大小的皮卡丘玩偶,可惜沒帶來)

大熊貓(戴這個應該很熱)

迷你汽車戲院,這位仁兄應該是模型汽車收藏家,才想到這個點子~(話說我小時候也收集一堆模型汽車,但留在家裡沒帶來)

一般打扮得特別的人總是舞會裡大家攀談與拍照的焦點,我的裝扮雖然創意零分,但畢竟男扮女裝的人還是算少數,很多人看到我都跑來跟我合照。倒是大多數人都沒有一眼就認出我扮的是Nicki Minaj,等我說了他們才發現有像。基本上Nicki的裝扮變化萬千,但只要掌握幾個重點:粉紅色或金色的假髮、很長的假睫毛、亮粉紅的唇膏、很大的胸部跟更大的屁股就八九不離十了。還有人問我的胸部跟臀部是怎麼弄的:胸部是用一件破掉的短褲剪成長條,包成兩個半球狀,然後用牛皮膠帶(duct tape)固定的;然後臀部是用兩個泡綿墊加上一個護膝。

化裝舞會在午夜前10分鐘準時結束,好讓灰姑娘有充裕時間回家而不會遺落玻璃鞋–不是啦,而是為了要讓大家有充裕時間前往觀賞MIT每年萬聖節前週六-週日午夜的重頭戲「pumpkin drop」!顧名思義,這是從學校最高的大樓–Green Building–90公尺高的樓頂上,把大量用液態氮凍硬的南瓜扔下去的活動–如果南瓜沒有冷凍直接丟,砸在地上會變成南瓜泥;冷凍後的南瓜落地後會發生巨響並四分五裂,比較有戲劇效果。現場並會播放1812序曲之類的「應景」音樂。

說穿了這是從加州理工(Caltech)偷來的傳統,而加州理工Pumpkin Drop的由來,乃是加州理工的圖書館叫做Millikan Library,與做油滴實驗(oil drop experiment)計算電子電荷的那個米立坎(Millikan)同名,然後某年萬聖節有幾個無聊的學生決定把刻南瓜燈剩下的大南瓜從頂樓丟下去,並用文字遊戲把這個活動稱為Millikan pumpkin drop experiment。

我去年得知這項「傳統」,但因為丟南瓜那天下雪,我一身薄紗不耐風寒,所以就沒去看;結果今年因為穿高跟鞋跳舞跳到雙腳酸痛不已,舞會還沒結束就懶得走動,於是就再度錯過。如果幸運不用延畢的話,得把握明年最後一次機會了!倒是網路上有不少pumpkin drop的影片可以讓大家看看:

聽實驗室學長說,萬聖節是每年少數幾天,你可以隨意打扮成各種稀奇古怪的樣子,都不會有人在乎的日子。在波士頓過了四個萬聖節之後,也體會到學長所言不假。想當初凱爾特人扮成可怕的妖魔鬼怪、提著明亮閃爍的南瓜燈把惡靈嚇跑,我想他們嚇跑的不僅是實質的惡靈(不管這存不存在),也還有他們心裡的陰影。畢竟只有在這段日子,大家可以放下成見,不論是暫時當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來「拯救世界」,或者發揮創意讓自己與眾不同,甚至純粹把你衣櫃裡不合身、從來沒穿過或社會刻板印象中不容許穿的衣服拿出來大膽秀一下,都是紓解壓力的絕佳辦法!倒是個人有個瘋狂的想法,與其侷限在萬聖節化裝舞會的場合,大家何不只要平日心血來潮,就來特別打扮一下凸顯個人風格呢?與其只在萬聖節雕南瓜燈,何不只要有閒暇時間,就多動手創造藝術品?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應該會更加快樂,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得憂鬱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