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 , , , , , ,

這是我在劍橋合唱團的第三個學期了。身為有點懶的副團長以及團裡少數幾個MIT學生之一,每學期借用教室、演唱會場地和鋼琴都由我負責,所以每當活動預約單交出去之後就會開始期待公演了。前兩次我在少少幾個男低音裡,唱每一首歌心裡都很想唱大聲一點,但畢竟聲部人數不夠多,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團長Leo一直非常努力招生,這學期四個聲部人數終於達到平均,我也不用一邊唱一邊掙扎「看到譜上的mp,我到底要不要唱成mf」了!

61916

公演在12/15週六舉行,場地與上次一樣都在Kresge小禮堂,所以讓我省下很多時間籌備,畢竟租借辦法、鋼琴與合唱台的安排等等都完全一樣,只要把上學期的文件照抄下來改個日期就可以了。倒是Kresge小禮堂的燈光控制相當不直接,只有幾個預設設定的按鈕,難以分別調整每一區的亮度;預演時花了很多時間測試,結果公演當天預設又被改掉了,還造成觀眾席燈光無法調暗。團長跟我不禁大發起牢騷,為什麼人類總是喜歡把可以很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不僅如此,由於小禮堂主要是設計給戲劇表演用的,燈光對合唱團的隊形而言不算明亮,尤其是後排與伴奏的地方很難看譜,於是有些人只好自備讀書燈來用,團長還帶了一個檯燈給伴奏。

這次公演的曲目與以往不太一樣,由於指揮希望我們熟練基本的合唱技巧,於是選了莫札特的K. 618 Ave verum corpus(聖體頌)以及K. 141 Te Deum(頌歌)。加上曲目中還有徐志摩作詞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以及「為要尋一個明星」兩首歌,公演標題就定為「當莫札特遇見徐志摩」。原本還打算在海報中讓莫札特戴上徐志摩的眼鏡,但後來打算不那麼惡搞,純粹把莫札特和徐志摩的黑白照片輪廓合在一起。

唱莫札特的歌最難的地方之一是拉丁文,雖然許多人(尤其是以前參加過合唱團的)其實都唱過拉丁文,而且發音幾乎都是看什麼字讀什麼音,但有些音不太好發:例如R是介於英語的L和R之間而且最好要打舌,QU在歌曲裡的唱法要發成雙子音KV,以及OE這個母音要發成德語的Ö等等。聖體頌還好,頌歌因為節奏很快,我們幾乎每次團練都會花至少半個小時練習,練了一兩個月,節奏熟悉之後才開始加歌詞!第二個難點是頌歌第四樂章的賦格(fugue),由於不同聲部在不同時間進入,而且各自的旋律不盡相同,如果一個聲部搞丟了,沒辦法聽其他聲部找到自己的歌詞,所以很難再抓回來,對歌曲不夠熟或看譜不夠快的人是個挑戰。公演上半場就只有這兩首歌,十幾分鐘就唱完了,幸好中途沒有放炮。大家唱後感想是c/p值超低。XD

小團演唱時間

小團演唱時間

中場休息後一如往常是小團時間。我自從加入劍橋合唱團以來,每學期都會唱小團,除了男低音需要人撐之外,也是我喜歡小團比較自由的肢體動作與互動(加上經常有a cappella可以唱)。今年小團演唱了爵士名曲Sixteen Tons、台語名歌「上美的花」以及團長Leo親自改編陶喆的「夜來香」。唱小團要背譜,而我背譜的秘訣與以前從小學開始準備考試的方法完全相同,就是自己(用電腦)重新把譜寫一遍!男高音之一的Nick在預演當天感冒失聲,只好臨時找Owen代唱,他因此可以帶譜上台。Owen臨陣磨槍,不亮也光,在預演和公演前特別花了時間加強練習,最後小團幾近完美演出。

談到Sixteen Tons,很多人其實都聽過這首歌,最早是美國鄉村歌手Merle Travis在1946年演唱,歌詞講的是一個煤礦工人的悲慘生活。後來由司徒明填上中文詞「靜心等」,張露、蕭孋珠、鄧麗君、陳蘭麗、李昌源等眾多歌手都翻唱過。我們這次公演也在下半場的大團唱了中文版的靜心等。

除此之外也有比較搞笑的版本出現:


下半場的重頭戲是徐志摩,「風雪戀星」四首詩為一組,由冉天豪編曲成合唱曲。

風: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雪:雪花的快樂
戀:我有一個戀愛
星:為要尋一個明星

我們在去年冬季公演時唱過「雪花的快樂」、今年夏季則演唱「我有一個戀愛」,於是今年冬季就乾脆把剩下兩首唱完。四首合唱曲的風格各自不同:「雪花的快樂」是非常輕快(也可以說是急促)的三拍子、「我有一個戀愛」則相當空靈;「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從一開始的清新到中間的高潮,最後回到空氣中;「為要尋一個明星」一開始快馬加鞭的奔放,中間人仰馬翻累壞了,到後面尋得明星恢復精神,整首歌裡情緒轉折不少,也讓合唱團花了一番功夫來練習,才能將字裡行間的意思盡可能詮釋完美。

除了徐志摩組曲之外,大家耳熟能詳的「情人的眼淚」也是一大挑戰:這是一位主唱與合唱團共分8部的a cappella合唱曲,由於主唱的音域在女聲中算是非常廣,指揮認為團裡沒有足夠水準的女高音來詮釋這首歌(也不想改歌詞來給男高音唱,否則我應該沒問題),於是特地請來伊利諾大學音樂學院的周媛來獨唱。–我發現a cappella多一點人來唱雖然往往比較不整齊,但至少比較不會走調,我們每次練習與公演時都保持在相當的音準。

曲目中最後一首則是由「大板城姑娘」、「跑馬溜溜的山上」與「繡荷包」三首中國民歌串連成的組曲,特別之處在於整首編曲的三分之二,都有兩到三首不同的歌同時進行,每個聲部要自己顧好自己的歌詞和旋律,不能被其他聲部拉走了;還要不時注意節拍的變化。儘管都是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實際唱起來也需要全神貫注才行呢!

劍橋合唱團戴聖誕帽演唱安可曲。

劍橋合唱團戴聖誕帽演唱安可曲。

今年的安可曲應景演唱聖誕鈴聲,大家全部戴上聖誕帽,做動作帶動氣氛,並由「大熊」屠澤寬扮演聖誕老公公到觀眾席發糖果。大概是安可曲大家比較不在乎,加上很多人可能譜沒有背熟,唱得有點亂七八糟的;但安可曲本來就是大家開心就好,加上聖誕鈴聲也不是多麼嚴肅的歌,大家笑一笑就結束了沒什麼關係。

雖然這只是我在劍橋合唱團的第二年,但可以明顯感受到合唱團成長了不少。團長的努力招生,指揮的更多演唱技巧訓練,都讓合唱團的素質提高不少。我寫這篇網誌時,把每首曲目都介紹過之後,才發現每首歌都有其特別困難的地方,但公演時都沒有出什麼大差錯。再者,記得我初入團時,團員大多已出社會工作,當時有點怕與大家有代溝,除了唱歌外難以打入其中;但現在團裡老少皆有,而且還不少不定期為團練帶來笑點的成員,加上每學期至少一兩次除團練之外的聚餐活動,讓整體氣氛活絡不少。看著我為一分子的合唱團成長,儘管只身為幕後替大家籌備場地的副團長,也為合唱團感到驕傲;個人也從中學習到不少,以後出社會工作可以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精神的法門!

星島日報報導  世界日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