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lue Hill, Blue Hil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藍山氣象台, 麻州, Great Blue Hill, Massachusetts, 單車, 大藍山, 氣象, 氣象台
差點集滿兩個月沒有新文章,原本的目的是每次旅遊回來,可以細細品嚐醞釀之後再寫遊記,倒是完全忽略了自己記性不佳的毛病…或許這是我大腦的陰謀,因為拖久一點就有藉口寫得簡略一些?XD暑假老早就過完了,倒是還有許多每週一次小渡假的遊記等著補寫。
8/11這天恰巧是沒有預先計畫行程的週日,於是臨時起意,決定騎腳踏車到大藍山(Great Blue Hill)去看風景。照慣例在Facebook上公告行程,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當電燈泡。以往這種status update都僅有方便緊急聯絡的功能,通常沒人愛跟:畢竟我通常出門騎車的時間都很怪,不是早上七點就是半夜之類;而且我是遠近馳名的風神附身,不論怎麼騎都會大逆風。結果這次隔壁宿舍的Ari居然回應了~也是我第一次成功的臉書揪單車團!
大藍山(Great Blue Hill)是195m(640英呎)的山丘,位於波士頓南方15公里左右的米爾頓(Milton)。儘管海拔不高,但是諾福克縣(Norfolk County)的最高峰,與麻州東部低矮的丘陵相比也相當顯眼;不僅可從波士頓市區直接眺望,甚至在沿岸的海上也看得到。早期的歐洲船隊經過波士頓附近時,遠遠看到山壁裸露的花崗岩,帶著一點青色的色調,便將此山叫做大藍山。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州名也是來自此山:在此地的印第安原住民把大藍山稱為Massachusett,意思是massa(大)+adchu(山丘)+es(小)+et(代表地名),也就是「大山丘的小鎮」。
從我在劍橋的住處到大藍山,只有12英里/19km遠,騎腳踏車算是很輕鬆的距離。倒是看到Ari牽著她只有3個檔位的內變速腳踏車出來,就跟她說最後要爬大藍山的那一段,可能會很辛苦–我事前做過功課,用各大單車路線規劃網站把路線畫了一番,得知最後的1.4km是以9%的陡坡爬上大藍山的山頂。(按此顯示路線圖與高度圖)
出了市區的高樓大廈,視野開闊之後,就能沿著藍山大道(Blue Hill Avenue)一路看著大藍山騎過去。大藍山上除了登山步道之外,西北面山坡上有個小小的滑雪場,山頂還有氣象台:藍山氣象觀測所(Blue Hil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從公路通往山頂氣象台的是單線瀝青鋪面的道路,除了氣象台工作人員的車輛外,其他動力車輛無法進入,但登山客和單車可以自由使用。騎上登山道路不久,Ari就棄車投降,畢竟她的三速都市車根本無法應付大陡坡,只能牽車慢慢走上山。我其實也很怕陡坡,但大概是暑假每週上芭蕾舞課,舞蹈教室在Corey Hill的半山腰上,每次都得騎車爬坡,所以倒也習慣這種不算太長的坡道了,一口氣不落地就騎上山頂。
山頂是個平坦的廣場,中間最高處矗立的便是藍山氣象台!一進入是紀念品店,在此繳交4美金便可參加導覽。我們由於比較晚到(導覽只到下午4點為止,我們抵達時已經3點多),這天又不是特別的連續假期,因此導覽就只有氣象站員工和我們兩人。藍山氣象台在1884年建立,是全美國歷史最悠久、持續觀測不中斷的氣象台,因此保存了許多古老的打字機和氣象儀器,也在1938年見證了陸上測量颶風風速的最高紀錄–299km/h(相當於EF4級龍捲風)!
氣象台裡也有廚房和寢室,畢竟以往除雪設備並不普及與先進,冬天降雪量大時,員工要在氣象台度過幾天幾夜不能回家。現代科技進步,道路積雪皆可快速除淨,所以少有此種情況;但有些員工在特別大的風雪來襲時,依然會自行攜帶糧食,在氣象台住幾天,以做盡可能多的人工觀測,表現盡忠職守的精神。
氣象電腦位於觀測塔3樓(頂樓下一層),這裡的景觀像是飛機場的塔台一般,也是氣象觀測員的辦公室。儘管現在資料處理大多已經電腦化,但室內仍留有一些古老的風向風速計、氣壓計等等。這些儀器不只是觀賞用,有些依然有實質用途。像是水銀氣壓計,儘管使用複雜,每次測量氣壓前要手動調整液面高度,但由於準確可靠,現在依然用來校正電子式氣壓計。
導覽的最後,我們跟著站員上到氣象台的頂樓!頂樓除了電波天線之外,最主要的儀器乃是風向與風速計,畢竟測量風向與風速必須在四周無遮蔽物的制高點。除了目前使用的風向風速計,前一代已經除役的風向風速計仍然保留著,可明顯看出舊的風向計年老體衰,對於風向的變化比較不靈敏。
頂樓還有個特殊的儀器:康培爾-斯托克日照儀(Campbell–Stokes recorder),安裝在偏南側的陽台邊緣。這個儀器乍看之下像極了地球儀,其主要構造是一顆安裝在金屬碗中的水晶球,在北半球使用時,碗面朝向南方。碗底位於水晶球的焦點距離,可固定畫有刻度的卡紙條,利用水晶球聚焦日光將卡紙燒焦,而太陽方位角隨著時間移動,將日照記錄成黑色痕跡,對照刻度便可量出每天的日照時數。這是相當具有巧思的設計,完全不必使用機械或電能,就可自動觀測日照!幾項缺點包括下雨、下雪時,卡紙可能會溼透而難以取下;結霜時水晶球會被冰霜覆蓋而影響聚焦功能;而且當日照強度低時(如晨昏或有霾時)卡紙會難以燒焦。
儘管科技發達,氣象觀測中的某些要素,依然多半依賴人工觀測,像是雲量和能見度。因此氣象觀測員上班時間每小時都要親自上頂樓觀測。觀測員說我們選了個好天氣來參觀氣象台,因為這天不僅天氣不如前陣子的悶熱,雲量只有三分量(3/8),相當晴朗;而且能見度極佳,除了波士頓的天際線之外,70公里遠的沃楚西特山(Mt. Wachusett)亦清晰可見。
從氣象台頂樓也可看見大藍山南方山腳下的龐卡波格池(Ponkapoag Pond),這麼怪裡怪氣的名字也是來自印第安原住民語,意指「淺池」或者「紅土中冒出的泉水」。藍山氣象台的觀測員在冬季會從山上觀測這個池塘,當結冰/溶冰日接近時會親自下山到池邊,以確認每年精確的結冰/溶冰日期,藉以監控全球暖化。根據站員的說法,冬季池塘結冰的日數有逐年減少的趨勢,倒是每年平均的降雪量,從129年前到現在,幾乎維持不變!
接近下午四點員工下班時間,我們便騎車下山,在山腳下整裝時,正巧碰到從後面趕上的氣象站員的汽車。導覽解說儘管簡短,但相當有收穫。記得上次參觀氣象台,已是國小時的事情,那時全班租了一台幼稚園娃娃車,在車上擠沙丁魚前往竹北氣象台,至今仍記憶猶新。對於一個氣象迷、颱風迷如我,竟然這麼久沒參觀氣象台,實在有點自我慚愧…。下一個必定得造訪的目標,是位於新英格蘭最高峰華盛頓山(Mt. Washington)的華盛頓山氣象台–傳說中冬季天氣如北極般嚴酷、測量到地表第二高風速的氣象台!
P.S. 既然提到了大藍山是麻州州名的來源,不得不亂入一下最近當紅挪威搞笑團體Ylvis的新歌「Massachuse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