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四季分明,一年當中只有短短的夏天適合到海邊遊玩,可是儘管如此,麻州的海灘還是相當出名,甚至全美第一個公共海水浴場Revere Beach也位於麻州(而且從波士頓搭地鐵藍線就可抵達,交通相當便利)。上週六於是跟著MIT台灣同學會,造訪麻州另一個知名的海濱避暑勝地–洛克波特(Rockport)!
說到洛克波特,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洛克波特鞋吧…在麻州的確有個城市叫Rockport,位於麻州北岸的安角半島(Cape Ann)最頂端。我以前來過一次,是在前年的初冬,旅遊旺季早就過去,海邊的岩石都結冰了的時候。那時是帶著腳踏車搭通勤火車(commuter rail)來,然後騎車到岬角最北邊的哈里布角州立公園(Halibut Point State Park)健行。這個州立公園原本是個採石場,開採的是新英格蘭盛產的花崗石,從1840年開採到1929年後停產,原本的採石坑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附近風景相當優美。
這次原本打算騎腳踏車去的,畢竟只有59公里遠,但因為氣象報告說降雨機率頗高,於是決定與台灣同學會其他同學一起搭通勤火車去洛克波特。結果雨倒是都在前一天晚上下完了,當天一滴雨也沒下,還因為鋒面帶下來的冷氣團而頗為涼爽怡人,只能說新英格蘭的氣象預報真的是看看笑笑就好,沒什麼參考價值。
從波士頓北站到洛克波特的火車路線,沿途經過許多濱海的城鎮,如林恩(Lynn)、塞勒姆(Salem)與曼徹斯特(Manchester)。塞勒姆從1692年巫師審判之後,就成了著名的「女巫鎮」,萬聖節時總是吸引不少旅客造訪;而曼徹斯特則以「唱歌海灘」(Singing Beach)出名,這海灘上的沙子結構讓人踩上去時會發出特殊聲響。曼徹斯特的全名其實叫「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by-the-Sea),因為新英格蘭來自英國的老地名太多了,曼徹斯特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鐵路人員為了避免混淆,就特地稱此地為「在海邊的那個」曼徹斯特,久而久之,在1989年表決通過成為正式地名。
原本應該是要講洛克波特的,有點扯遠了。我們此行的一大目的,是到這天的龍蝦節(Lobsterfest)吃龍蝦。火車大概一個小時抵達洛克波特,因為我們領隊(台灣同學會會長)也不知道要怎麼走才能吃到龍蝦,於是打算先到市區再問路。
我們走進一間小亭子問路,頗有打RPG的感覺…亭子裡的阿伯說沿著海邊的路往西走,走到第二個海灘就是了。(洛克波特市區有兩個主要的海灘,名字就叫前海灘Front Beach跟後海灘Back Beach,我們要去的是後海灘)新英格蘭地區只要靠海的地方,幾乎都以海鮮出名,龍蝦也不例外,路上甚至能看到龍蝦造型的玩偶就擺在店門口,但奇怪的是感覺這裡的龍蝦節似乎不怎麼盛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經過了前海灘,大概由於天氣不好,陰沉沉的,所以海邊戲水的人並不多。
有趣的是很多帆船就這樣隨意停在離岸不遠處,而不是整整齊齊排在碼頭邊之類的地方。這裡的海水看起來似乎很淺,跟麻州大部分的海灘差不多。
比起前海灘,後海灘的人更少了,但是海水比較藍。由於我們大多沒帶泳裝,加上新英格蘭海水終年冰冷,而且這裡沒有救生員,我們並沒有下海戲水游泳,只有幾個人走到淺灘區泡腳。(其實應該是時間接近中午,大家都飢餓難耐想快點吃龍蝦要緊…)
濱海道路的另一邊草地廣場就是龍蝦節的所在,原來這是洛克波特扶輪社的一個募款活動,$25美金可吃到龍蝦套餐,包含全蝦一隻、麵包、玉米棒、濃湯與一片西瓜。一般在郊區小鎮吃龍蝦不會這麼貴,但我們這次來就當是做善事捐款。大概因為場面不大而且時間仍早(週末中午,大部分的人如果不必工作,都還剛起床懶洋洋的吧),我們幾乎是第一批來吃龍蝦的遊客!
這邊料理龍蝦相當簡單,就把龍蝦連殼蒸熟,其餘就由食客自行處理了;唯一的調味只有奶油,聽當地人說如此才吃得出龍蝦的原味。先前吃過是完全不處理就直接上桌的,上桌時會附上一隻金屬鉗子把蝦殼夾裂方便剝開,以及塑膠圍巾讓人圍在胸前,以免剝蝦時蝦汁四濺把衣服弄髒。這邊因為廚師把龍蝦身體中間切開,並把兩隻大螯敲裂,我們不必使用鉗子或花很大的工夫就可吃到蝦肉。雖然龍蝦是新英格蘭名產(甚至在一般超市就買得到,還會幫你蒸熟),但我由於平時就少吃海鮮,加上吃太多會過敏,所以久久才吃一次龍蝦。但依然可明顯嚐出這天的龍蝦肉質鮮美多汁,相當新鮮。
在吃蝦時巧遇劍橋合唱團的Abe,他家人在洛克波特有房子,今天週末就出來溜達。他倒是沒吃龍蝦只吃了一條熱狗,後來就索性跟著台灣同學會的人一起走,順便學點中文。
我們吃飽後又到後海灘踅了一圈,就沿著原路走回市區,走馬看花。這天到海邊玩水的人不多,倒是坐在路邊板凳上納涼的人比較多。但大概由於氣象預報說會下雨,儘管是週末,旅客依然比預期稀少很多。
我們路經一家巧克力店,一行人裡滿多人喜吃甜食,就進去逛了…美國人真的也是以嗜吃甜食著名,而且不知為什麼,似乎靠海的城鎮都有著名的巧克力店,去年到女巫鎮塞勒姆一遊時,也經過這樣的巧克力店。這家店前面賣巧克力,後面賣紀念品,還有些有趣的東西。
回到市區,我們跟著人潮左轉往熊皮角(Bear Skin Neck)前進。「熊皮角」的名字,是來自1700年,在這裡的海邊被大浪打進海裡淹死的一隻熊,後來人們把牠剝皮賣了。洛克波特第一個碼頭就在1743年在這裡建成,而成為全城的商業中心。
走著走著發現冰淇淋店,大家又停下來進去吃了。這群台灣人真是入境隨俗耶,來美國也要學美國人一直吃甜食…我就在外面閒晃發呆拍照。發現我不知道是懶到一種程度,還是純粹是接圖狂,雖然帶了廣角鏡頭來,卻還是堅持用裝在40D上不怎麼廣的28-135mm旅遊鏡一鏡到底,拍不下的寧願多拍幾張回家接圖。
熊皮角的尾端是一個小圓環廣場,視野相當遼闊。再往海中延伸還有石塊堆成的防波堤。
離開熊皮角,我們前往洛克波特海港的另一邊(東邊)。從濱海公路分岔出一條步道,走約一百公尺,即可登上東邊岬角的制高點。這時天氣逐漸轉晴,尤其南邊可看到藍天,海上也有不少帆船、快艇出航了。
在洛克波特就算你不看海,也有許多滿有特色的房子,可以盡情殺底片。我真的是殺底片,因為我這天是雙機流,脖子上掛著Canon 40D數位單眼加上Nikon N80底片單眼一起拍。也不是這天突然想玩底片,而是宿舍最近辦了一個銀鹽攝影的活動,免費提供底片(還被我料到是柯達400TX)跟借用傳統底片相機,一週後還有暗房教學。我剛好大學修攝影課時使用的底片機還在,就帶來用了。(底片已經沖洗出來,但還要找地方掃,所以本文還看不到)
不知不覺晃著晃著,就接近下午五點回程火車發車的時間。原本以為天氣就這樣變好了,結果上車後一分鐘,外面下起小雨,也因此我們帶的雨傘就很幸運沒有派上用場。接近波士頓時又出太陽。新英格蘭的天氣乍雨乍晴,實在難以捉摸…
幾天後跟這邊的美國同學聊到我去洛克波特,他非常喜歡這個城鎮,覺得在麻州用不著大老遠跑去鱈魚角,還跟人塞車,只要到距離近得多的洛克波特,就可以體驗到濃濃的海洋風情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這次雖然沒有深入旅遊,瞭解當地的歷史與主要景點,而只是隨意晃晃,竟也拍了驚人的438張(數位)照片和一整卷37張底片,以及13組全景接圖,回來爆肝修了好幾天、接了好幾天。改天真該認真寫個全景接圖教學的…
非常感謝您的文章!雖然過去較久了,但是給我明天出行有很大幫助!